伊犁河谷 5 种土壤管理措施减流减沙效果分析

作者:李晓原   出版商:新疆农业大学林业研究所   出版日期:2017 年 6 月


        摘要: 伊犁河谷区域水力侵蚀等级中等偏强,分析土壤管理措施的减流减沙效果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防治水土流失提供参考。本文采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在 10、20 和 36 mm/h 3 种降雨强度条件下裸地、角果藜覆盖、木地肤覆盖、鱼鳞坑、水平沟等 5 种典型土壤管理措施的产流产沙过程,并分析比较不同土壤管理措施的减流减沙效果。结果表明: 不同降雨强度下,裸地初始产流时间最短,水平沟未产流; 降雨强度是影响产流产沙的关键因素之一,径流速率和含沙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减流减沙效果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水平沟 > 木地肤覆盖 > 鱼鳞坑 > 角果藜覆盖 > 裸地,木地肤覆盖、鱼鳞坑措施减沙效果明显。水平沟、木地肤覆盖措施减流减沙效果较好,可以在该区域防治水土流失中推广应用。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