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团聚体特性及不同组分钾素 分配的影响 *

作者:柳开楼   出版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出版日期:2018 年 3 月


       摘 要   基于祁阳红壤旱地长期施肥定位试验,选取 CK (不施肥)、 NP (氮磷肥配施)、 N P K (氮磷钾肥配施)、 N P K M (氮磷钾肥和猪粪配施)和 N P K S (氮磷钾肥和秸秆半量还田)处 理,于试验 26 年( 2016 年)玉米收获后采集不同施肥处理原状土壤(全土),分析土壤团聚体组 分中全钾、非交换性钾和交换性钾含量变化,并进一步探讨土壤团聚体组分钾对全土钾的贡献率及 其与作物吸钾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1 )在所有处理中, NPKM 处理下 >2 mm 、 1 ~ 2 mm 和 0 . 5 ~ 1 m m 的团聚体组分比例最高,但 0 . 0 5 3 ~ 0 . 2 5 m m 和 < 0 . 0 5 3 m m 的团聚体组分比例则显著低于 其他处理,而 NPKS 处理下 >2 mm 、 1 ~ 2 mm 和 0.5 ~ 1 mm 的团聚体组分比例则无显著增加。( 2 ) 与 NPK 处理相比, NPKM 处理各团聚体组分中非交换性钾和交换性含量分别增加 24.37 %~ 49.04 % 和 82.02 %~ 176.3 %,且 NPKM 处理下较大的团聚体组分( >0.5 mm )中全钾、交换性钾和非交 换性钾对全土全钾、交换性钾和非交换性钾的贡献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 6.25 %~ 31.97 %、 5.72 %~ 43.16 %和 6.33 %~ 41.98 %),而在较小粒级团聚体组分( <0.25 mm )中则呈下降趋势(降幅 分别为 14.37 %~ 21.44 %、 17.04 %~ 33.66 %和 34.40 %~ 43.84 %)。( 3 ) NPKS 处理各团聚体组分的 非交换性钾和交换性钾含量以及各团聚体组分钾对全土钾的贡献率均与 NPK 处理无显著差异。( 4 ) 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当 >0.25 mm 团聚体组分钾对全土钾的贡献率增加 1 %时,作物吸钾量相应增加 9.92 ~ 11.89 kg hm - 2 。长期化肥配施猪粪可显著改善红壤旱地的团聚体组分,进而提高团聚体组分钾 对全土钾的贡献能力,促进作物对钾素的吸收。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