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流域生态补偿中生态工人创新机制的因素分析 ——— 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作者:尚海洋   出版商:兰州财经大学   出版日期:2017 年 3 月


       摘要:生态工人机制的引入,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环境保护与维护工程、项目的实施效果,另一方面也为直接参与生态保护和维护的从业人员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报酬。特别是对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因环境保护工程(如实施生态补偿退耕/牧还林/草)而造成收入、生计下降的居民来讲,在提高保护意识、参与保护实践的同时,增强了主动性与参与性。通过列举在流域生态保护与生态治理相关的10个生态职业岗位,以石羊河流域为例调查流域住民对生态工人的认知情况,分析影响农户成为生态工人的因素。从调查发现,支持生态工人机制的原因主要包括:主要收入来源;家门口务工;农闲打零工,贴补家用;不为挣钱,保护我周围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拒绝接受生态工人机制的原因中“家里事情多,忙不过来”的单一原因最多,“工资收入无法保障”、“生态工人工资低”、“技术性太强,培训也做不来”分布较为集中,而“生态环境好坏与我无关”、“生态环境好坏与我无关”生态保护意识淡漠的原因较少,而“没有原因,就是不想参与”的直接抗拒性回答比重较大。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