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语与译语的生态和谐———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比较分析《我不是潘金莲》

作者:张 艳   出版商:广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   出版日期:2015 年 1 月

       摘 要: 美国著名翻译家葛浩文的翻译,最大特点是贴近美国人的审美情趣 。 一般认为,葛译 的成功主要在于其采取了归化策略,即基于翻译生态环境构成要素之一 ——— 读者所作的明智选择 。 其实葛浩文具有文化和翻译意义上的 Glocal Chimerican 身份,其译本不只符合异域读者的阅读习 惯和审美期待,同时也顾及到原语的语言生态环境,较好地传播了中国文化 。 在翻译活动中,译者 的主体性可以表现为在多个维度选择适应双语翻译生态环境 。 从语言 、 文化 、 交际三维的 “ 适应性 选择转换 ” 视角研究葛译 《 我不是潘金莲 》 ,表明其译本在适应翻译生态环境方面做出的种种努力, 比如用尽可能贴近原文的风格独特的语言和语法结构再现作者的声音,尽可能保留原作的 “ 中国 性 ” 和官场文化生态内涵,更在交际层面上成功促进了中英双语文化生态的共融和谐 。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