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共享 -> 全部-> 正文

对上海郊区水利现代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作者:孙耀明   出版商:上海市水务局农村水利处   出版日期:2001 年 1 月

       摘要:上海是一座因水而生、依水而兴的城市。新中国成立50多 年来,上海的水利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50~ 60年 代,是农田水利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即基 本上实现能灌能排,但总体上看,水利基础设施还是比较脆弱 的。这一阶段的水利可概括为温饱型水利。第二阶段是70~ 90 年代中后期,是农村水利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为整个郊区经济社 会发展服务,基本形成了三个体系,即以一线海塘、江堤和江泖 圩堤为主的防洪挡潮工程体系,以骨干河网和水闸泵站为主的 分片治理工程体系,以乡村河道和小型水闸、排涝泵、渠系配套 为主的农田排灌工程体系,实现了挡得住、排得出、灌得上、配套 齐。这一阶段的水利可概括为小康型水利或发展型水利。第三 阶段是90年代中后期以来,是正在建设和发展中的郊区水利阶 段,其主要特征是城乡一体化的以人为本的全方位综合性服务, 是水利由工程型向资源环境型转变,由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变的 过渡期、转型期水利。这一阶段的水利可概括为资源环境型水 利,是实现全市水务一体化迈向现代化水利的基础。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