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尺度流域不同地貌类型区水土保持减水效益分析

作者:刘贤赵   出版商: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出版日期:2001 年 1 月

       摘要:趋势分析结果显示,河源涧区、风沙区、丘陵区各代表流域年径流量均在1970年前后发生一致性改变,即 从1970年以来开始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平均减流幅度(与1959~ 1969年径流相比)以河源涧区(大理河)和丘陵 区(小理河)最大,分别为36.33%和36.21% ,风沙区(海流兔河)最小(20.61% )。减流幅度的大小是各类型区下 垫面状况、水土保持措施和治理程度、降雨量变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借助适合于黄土高原降雨-产流 特性的月水量平衡改进模型,计算天然状态下降雨应有的产流量与同期实测径流量求得减水效果。结果表明,3 个地貌类型区70年代的减水效益没有明显差异,而在80年代减水效果差异显著,丘陵区(小理河,24.99% )> 风沙区(海流兔河,17.28% )>河源涧区(大理河,13.13% )。上述结论为定量评价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对黄河 水资源及水环境演变的影响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