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 《 皇舆全览图 》 与西方对中国历史疆域认知的成见

作者:韩昭庆   出版商:清华大学学报   出版日期:2015 年 6 月


        摘 要: 康熙 《 皇舆全览图 》 系我国首次利用西方现代测绘方法绘制的中国地图 。 由于该图的绘制由 欧洲传教士主持完成,它在欧洲各国广为流传,欧洲各国对清朝疆域的认识因此深受此图的影响 。 欧洲对 清朝中国疆域的认识存在两个问题: 其一,把清朝的疆域一分为二,把其中明朝疆域部分认为是 “ 中国 ” ,其 他部分则不是 “ 中国 ” ; 其二,没有认识到,此后清朝的疆域仍然在发展变化中 。 产生第一问题的原因主要 有两个: 一是康熙 《 皇舆全览图 》 的一个版本采取满文标注长城以北以及嘉峪关以西的地名,用汉字标注长 城以南及嘉峪关以东的地名,西方传教士因此按照这个版本分别把满文 、 汉字标注的区域划分成 “ 中国 ” 和 其他区域; 二是受到当时西方地图中把长城当作 “ 中国 ” 北方边界的绘制习惯的影响 。 第二问题则因信息 交流的受阻而致 。 康熙 《 皇舆全览图 》 完成时,新疆大部分地区还受准噶尔部落的控制,西藏地区未全部测 绘,贵州及广西仍有部分 “ 生苗区 ” 游离于中央王朝的统治之外,这些地区或依其他资料绘制,或留为空白; 此后,雍正年间实行了改土归流,在 “ 生苗区 ” 设置了政区; 乾隆年间平定准噶尔叛乱之后,对新疆进行了多 次测绘,编绘了范围更大的 《 乾隆十三排图 》。 但是乾隆时期的测绘成果,受自康熙末年开始的礼仪之争导 致的中西交流中断的影响,没有及时传播至欧洲,国内则因为清初政府对汉族知识分子的文化禁锢,也使 汉族知识分子有关长城之外的广大地区的地理知识长期停留在明末清初的认识层面上 。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