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服务 土地利用数据服务 土地覆盖数据服务 坡度数据服务 土壤侵蚀数据服务 全国各省市DEM数据服务 耕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草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林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水域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地形、地貌、土壤数据服务 分坡度耕地数据服务 全国大宗农作物种植范围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多种卫星遥感数据反演植被覆盖度数据服务 地表反照率数据服务 比辐射率数据服务 地表温度数据服务 地表蒸腾与蒸散数据服务 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服务 叶面积指数数据服务 净初级生产力数据服务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类型分布数据服务 土壤类型质地养分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增强型植被指数数据服务
多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多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湿润指数数据服务 大于0℃积温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光合有效辐射分量数据服务 显热/潜热信息数据服务 波文比信息数据服务 地表净辐射通量数据服务 光合有效辐射数据服务 温度带分区数据服务 山区小气候因子精细数据服务
全国夜间灯光指数数据服务 全国GDP公里格网数据服务 全国建筑物总面积公里格网数据服务 全国人口密度数据服务 全国县级医院分布数据服务 人口调查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收入统计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矿山面积统计及分布数据服务 载畜量及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数据服务 农田分类面积统计数据服务 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数据服务 医疗资源统计数据服务 教育资源统计数据服务 行政辖区信息数据服务
Landsat 8 高分二号 高分一号 SPOT-6卫星影像 法国Pleiades高分卫星 资源三号卫星 风云3号 中巴资源卫星 NOAA/AVHRR MODIS Landsat TM 环境小卫星 Landsat MSS 天绘一号卫星影像
1 引言
随着移动平板电脑和手机(以下简称移动终端)在软硬件上的更新换代,和3G、4G通讯网络的升级,传统测绘和和数据服务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以城市中的外业踏勘和信息采集为例,移动终端正成为主要的外业信息采集工具。本论文结合上海市“郊野公园”项目中的“城市规划多元信息现场移动采集平台”建设,介绍了城市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思路、开发流程与关键技术。并对本系统的效益与优缺点做了评估。为其它移动GIS系统在城市信息采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城市规划设计侧重科学性、全面性和合理性,而现场踏勘正是各类规划项目开展的必要工作,需要全面掌握基地内“田、水、路、林、村”各类自然要素肌理,梳理“风、土、历、人、文”人文要素特征。这一工作的重要成果,即是获取了大量的现场信息,这些信息是规划编制最重要的参考和基础,“城市规划多元信息现场移动采集平台”采用高效科学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多元信息的移动采集系统,充分利用“天地图”等权威数据服务,以提高数据资料的信息化获取效率,很好地为此类城市规划项目的外业踏勘和现状采集提供了技术支持。
2 系统架构
系统在建设初期,首先实地调研用户的需求,梳理出用户数据采集与处理的流程,并据此,构建出系统的逻辑架构。即数据层和逻辑事务层。这种架构在基于移动终端的系统建设中具有普遍参考价值。
数据层包括系统价值的地图数据、采集成果数据,分别采用了地图切片数据、矢量数据、文本型数据库加以保存。
系统逻辑事务层包括系统界面的用户操作层和后台的数据处理层。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逻辑事务层涵盖了地图浏览、定位、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交换与输出等功能。后台数据处理服务搭建在云服务器上,采用网络请求的方式调用。在线的地图服务通过ArcGIS Server技术,在云服务器上发布为REST地图服务,在移动终端通过网络发送请求在线加载。
图1 系统逻辑架构图
3 核心技术
本系统集成了服务器端的地图制作与发布技术、移动系统(iOS与Android)上的多媒体数据采集、数据库读取、矢量数据交互、内存管理、模块化开发等技术。现在以iOS系统为主,一一介绍各技术要点。
3.1 基于ArcGIS Server 10.1的地图制作技术
系统利用ArcGIS 10.1平台,制作压缩格式(bundle格式)的离线地图切片,相比传统松散型(.png或.jpg格式)切片,数据容量减少了2/3。更利用在移动设备上的存储。
3.2 基于ArcGIS SDK for iOS的移动地图加载技术
系统利用ArcGIS SDK移动开发包,实现切片离线加载,在线“天地图.上海”地图切片、在线影像服务、动态图层的在线请求与加载。为移动GIS平台的实现提供了地图基础。
3.3 基于云服务的移动系统搭建
系统移动端操作层基于iOS和Android系统开发,为保证外业采集中的数据管理与安全,基于PHP、aPache、MySQL搭建后台数据存储与管理的WebService。并通过云平台发布,实现了高效的野外数据实时上传与下载。这是保障城市外业信息采集的基础框架。
3.4 基于移动系统的多媒体和地理位置采集
系统利用移动设备的触摸操作、拍照、图片展示、智能运算等功能,可遍历的通过拍照、摄像手段,采集地物外表、纹理特征,并在设备上流畅显示;
同时利用移动设备的实时定位特性,及时获取当前所在地理位置,实现地物体表特征数据与空间数据的无缝关联。
3.5 图片标绘处理技术
系统基于Xcode(以iOS系统为例)开发包的图形处理库CoreGraphic,开发了在图片上随意涂鸦、标绘的技术,更大的方便了作业人员的外业采集工作。
3.6 模块化开发与管理
系统采用模块化开发与拼装技术,提高了代码的可复用性、提高了开发的效率。
3.7 SQLite数据库技术
利用SQLite数据库的跨平台、轻量级等优点,存储所有文本信息,以及文本与媒体文件的对应关系。
3.8 矢量数据(SHP)在移动端的读写
利用ShapeLib库实现矢量数据在移动端的读取、渲染、与输出。为地图展示、采集数据成果的输出提供了便利。
4 系统效果
基于上述技术,系统开发出了地图加载、实时定位、照片与文本采集、照片标绘、数据查询与管理、矢量数据输出、数据实时上传等功能。基本涵盖外业踏勘与现状采集的全部流程。
基于平板电脑实现地理坐标、文本信息、照片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获取、查询、交换,可以有效提高现场踏勘的工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解决现场资料管理混乱的问题,为郊野公园项目的数据资源提供科学采集手段,提高信息资源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图2 系统应用效果图
郊野公园项目现场采集的数据种类多、涉及面广,信息资源综合管理和使用的难度较大。采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移动端技术、GIS技术,以空间位置信息为索引,建立多种数据资源一体化采集机制,可以屏蔽异构数据资源获取和管理的复杂多样性问题。为未来郊野公园项目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5 效益评价
《城市规划多元信息现场移动采集平台》直接调用“天地图•上海”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服务,规划单位只需专注于维护现场规划的数据建设,项目建设在数据投入上的成本可降低50%。
该平台实现了各类规划现场踏勘数据直接定位以及数据入库、管理,较之以往传统规划现场踏勘模式,实现了无纸化现场作业,大大节约了现场的人员投入和后期的内业数据整理、人工定位等工作量,可节约各类人工投入约40%。
该平台在上海市郊野公园总体布局规划项目中得以正式应用,系统使用的关键技术今后可以在其它城市信息采集系统中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