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服务 土地利用数据服务 土地覆盖数据服务 坡度数据服务 土壤侵蚀数据服务 全国各省市DEM数据服务 耕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草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林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水域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地形、地貌、土壤数据服务 分坡度耕地数据服务 全国大宗农作物种植范围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多种卫星遥感数据反演植被覆盖度数据服务 地表反照率数据服务 比辐射率数据服务 地表温度数据服务 地表蒸腾与蒸散数据服务 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服务 叶面积指数数据服务 净初级生产力数据服务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类型分布数据服务 土壤类型质地养分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增强型植被指数数据服务
多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多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湿润指数数据服务 大于0℃积温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光合有效辐射分量数据服务 显热/潜热信息数据服务 波文比信息数据服务 地表净辐射通量数据服务 光合有效辐射数据服务 温度带分区数据服务 山区小气候因子精细数据服务
全国夜间灯光指数数据服务 全国GDP公里格网数据服务 全国建筑物总面积公里格网数据服务 全国人口密度数据服务 全国县级医院分布数据服务 人口调查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收入统计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矿山面积统计及分布数据服务 载畜量及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数据服务 农田分类面积统计数据服务 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数据服务 医疗资源统计数据服务 教育资源统计数据服务 行政辖区信息数据服务
Landsat 8 高分二号 高分一号 SPOT-6卫星影像 法国Pleiades高分卫星 资源三号卫星 风云3号 中巴资源卫星 NOAA/AVHRR MODIS Landsat TM 环境小卫星 Landsat MSS 天绘一号卫星影像
近日,自然资源厅下发《四川省自然资源综合动态监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按照“统一监测、分类应用、成果共享”的思路,实施自然资源综合动态监测,建立全省统一的数据库,完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促进四川省自然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去年3月,自然资源厅在全国率先启动耕地双月监测和执法月度自主监测工作,同期上线“天府调查云”平台。依托“天府调查云”平台,四川正在构建卫星遥感“天上看”、视频监控“实时看”、田长负责“及时管”、耕地网格员“地上巡”、公众参与“随手拍”的“空天地”一体化全覆盖耕地动态监测新机制。
远程“揪出”耕地“非农化”问题
“你看!这个地方颜色变了,本来是绿色的,现在变成了土黄色,说明土地动过了。”自然资源厅工作人员一边打开“天府调查云”手机App,一边告诉记者,在卫星遥感影像图上圈一块地,就能查询到土地分类、权属、规划、是否占基本农田等信息。
2021年6月,我省“揪出”一个耕地“非农化”问题。一块位于彭州市的土地曾发出警报,人工智能系统识别出一处异常,初步判定这块耕地疑似存在违法占用。工作人员通过互联网在线远程核实地块真实情况,发现原本的耕地被改造成停车场。这块耕地随即被列入整改范围,当年底完成耕地恢复。今年4月拍摄的最新影像中,这条黄色“伤疤”已经抚平,重新呈现绿色。
以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为监测重点,以“天府调查云”为调查工具,我省织起一张耕地保护的“天罗地网”。截至今年4月,综合动态监测已覆盖全省所有耕地面积。
为全省耕地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方案》正式下发前,我省已开启综合动态监测的探索,以双月为周期,汇总分析包括耕地在内的全省自然资源数量、质量、结构、空间分布等,深入分析资源变化原因,形成全省自然资源监测成果分析评价报告、数据收集等,构建更为紧密的数据共享机制。
“这套数据不仅是自然资源部门执法的依据,也是我省耕地保护的基础大数据。”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监测结果定期通报至省级农业农村、林草等相关职能部门,避免重复监测、数据多头等问题。此外,监测结果还向市(州)政府书面通报,帮助地方及时掌握耕地动态变化信息,及时采取措施。
根据《方案》,未来综合动态监测将遵循“遥感影像实时处理,变化信息实时提取,监测成果按需制作,外业举证定期开展,业务应用分类提供,应用成果实时更新”原则,走向“十字”拓展之路:一方面往深里扎,从重点关注耕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到聚焦规划实施、批后实施、整治修复等其他专项监测,另一方面往广里拓,从关注耕地变化,拓展到矿山、地质灾害等自然资源管理全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