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渍化的原因和驱动因素:总体分析

作者:郭然   出版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出版日期:2017 年 1 月
总体分析方法(Meta一analyiss)自从被心理学家首先提出以后,已经被认为是对许多研究结果进行综合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在生态学的研究中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收集了102篇沙漠化的案例研究、79篇水土流失的案例研究和64篇盐渍化的案例研究(共245篇),运用总体分析方法,把造成三种生态环境问题的因素归结为四类原因(农业扩张、资源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自然因素)和五类驱动因素(经济、制度、技术、文化和人口)。论文先阐明了原因和驱动因素二者关系:原因和驱动因素是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两个层面的因素,原因可直接引发生态环境问题,驱动因素则通过引发原因来促使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因而可认为驱动因素是引发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环境问题绝大多数由多因素引起。在原因层面上,引起沙漠化比例最高的是四因素(45%);引起水土流失比例最高的是三因素(57%);引起盐渍化比例最高的是三因素(56%)。对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渍化案例影响最频繁的因素分别是农业扩张因素(92%),资源利用因素(90%)和自然因素(86%);从驱动因素的层面上看,引起沙漠化比例最高的是双因素(41%);引起水土流失比例最高的是三因素(52%);引起盐渍化比例最高的是五因素(29%);对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渍化案例影响最频繁的都是经济因素,影响频率分别为86%,81%和89%。从所有案例的统计结果来看,在所有发生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中,经济因素的影响最为常见(85%),其次为技术因素(69%),再次为人口因素(62%);导致这三类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中,三因素的联合作用最大,共导致42%的案例发生生态环境问题;其次为双因素的联合作用(31%);再次为所有因素的联合作用(25%);单因素的作用最小(2%)。研究结果表明,驱动因素与引发原因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不恰当的发展经济,是造成我国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渍化日益严重最重要的原因。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