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SSR 标记的四川移栽野生大茶树的遗传多样性

作者:刘冠群   出版商:四川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   出版日期:2018 年 4 月


       [ 摘 要 ] 为四川大邑移栽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科学保护提供参考 , 采用 GPS 定位对四 川移栽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进行编号与拍照 , 并对其相关性状进行调查和叶芽采集 , 利用 9 对 SSR 核心引 物对 41 份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进行全基因组基因分型及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聚类分析 。 结果表明 :9对 SSR 引物在 41 份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中共检测到 41 个等位基因和 75 种基因型 , 每对引物检测到 3~7 个 等位基因 , 平均 4.6 个 ,4 ~18 种基因型 , 平均 8.33 种 。P CR 扩增条带的基因多样性指数 、 扩增位点的多态 性信息指数 和 杂 合 度 分 别 为 0.501 7~0.713 0、 0.443 1~0.761 0 和 0.561 0~0.731 7,平 均 分 别 为 0.624 9、 0.571 6 和 0.577 2。在 遗传距离为 0.28 处 ,U PGMA 聚类方法将 41 份移栽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 分为 4 类 。Ⅰ类 包含 CDDY5 和 CDDY9, Ⅱ 类包含 CDDY24 和 CDDY32, Ⅰ 类和 Ⅱ 类均占群体样本总数的 4.8%; Ⅲ 类包含 CDDY40、 CDDY37、 CDDY38、 CDDY35 和 CDDY8,占 群体样本总数的 12.1%; Ⅳ 类包含 CDDY14、 CDDY15 和 CDDY28 等 32 个材料 , 占群体样本总数的 78%。移 栽野生大茶树具有丰富的遗传多 样性 , 建议筛选具有当地特色的部分野生大茶树进行驯化栽培 , 并对其进行合理科学利用与保护 。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