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预祝您龙年大吉,万事如意, 过节期间, 大家如需数据服务,请拨打400 或直接添加客服微信,再祝大家龙年,心想事成。
关注我们 新浪 腾讯
数据订购
推荐新闻
销售咨询
电话:400-998-6208
010-84896208
010-84896208-823
综合咨询:2206260
2863548516
2629602953

全国灾害风险普查:一场前所未有的市场机会正在开启

来源:泰伯网 日期:2020年06月18日
“理论上自然灾害市场应该会越来越大,这跟国家的重视程度和财力增长有很大关系。”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一场酝酿已久的大工程拉开帷幕。

01

据了解,本次普查由应急管理部牵头,涉及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类型。普查内容包括:主要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承灾体调查与评估,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主要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以及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目的是摸清全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为防灾减灾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在时间安排上,2020年是普查前期准备与试点阶段,包括建立普查工作机制、开发普查软件系统、落实普查人员和队伍、组织试点等工作。2021年至2022年,则是全面调查、评估与区划阶段。

据悉,本次普查已规划了两年多时间。在通知公布后,云游九州CEO李振宇告诉泰伯网,他们可能会参与本次普查,但“不会做调查,应该是做系统”。

他表示,该工程是整个自然灾害领域的普查,涉及面十分广泛,而他们可能只会参与地质灾害一条线。

国家减灾委去年12月曾印发《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方案》(下称《方案》),要求各地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抓紧开展普查准备工作。

该方案明确普查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根据应用需要编制全国1:100万、省级1:25万、市县级1:5万或1:10万自然灾害系列风险图。

《方案》同时明确了普查工作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强调要充分利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笫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笫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和地震区划与安全性调查、地质灾害调查、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草地资源调查等工作形成的相关数据、资料和图件成果。

在主要技术方法上,《方案》提出要结合工程勘测、遥感解译、站点观测数据资料汇集、现场调查等多种技术手段开展致灾孕灾要素调查;运用GIS空间技术,评估并生成承灾体数量、价值空间分布图;利用多灾种、承灾体等多源信息,基于GIS空间叠加分析方法,研判单灾种不易发现或判定的隐患。

另外《方案》还强调,要综合运用地理信息、遥感、互联网+、云计箅、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开展普查基础空间信息制备与软件系统建设。

另一家地信公司苍穹数码表示,本次普查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后续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省市县和乡镇的普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也需要对当地地理地质条件、自然资源环境比较熟悉的企业参与。

“借助各地服务网络及国土二调、三调、地名普查、地理国情普查等经验,我们能向普查提供内外业一体化作业、信息化普查软件等服务和产品。”苍穹数码方面表示,承接地方普查任务的机会很多,市场前景巨大。

02

据自然灾害领域的资深从业者沈月(化名)介绍,该《方案》其实并不成熟,本次全国普查的总体实施方案仍在修改中。

他介绍,应急管理部在本次大普查中更多的负责管理工作,专业调查会由专业部门负责,比如地质灾害调查由自然资源部做,气象灾害调查由气象局做,水旱灾害调查由水利部做。

据了解,针对本次普查应急管理部已开发了统一的普查系统,并统一下发。沈月介绍,普查后各种数据汇集在系统平台,就能围绕该平台的隐患信息进行各种分析,辅助决策。

但他也表示,尽管建立了统一的系统平台,也不排除各地、各部门另行开发自己的系统进行灾害分析、监测。

不仅各专业部门可能会开发自己的自然灾害系统,《方案》中我国还计划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库体系。

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风险防控等领域,往往涉及资金投入都比较大。沈月认为,理论上自然灾害市场应该会越来越大,这跟国家的重视程度和财力增长有很大关系。

苍穹数码方面也指出,本次普查先试点再全面铺开将历时三年,从此点也可以看出,国家下定决心要在自然灾害防治方面大力度投入。与此同时,普查结束后持续的数据更新、自然灾害风险分级管控、监测预警等信息化系统的研发与应用,也将出现大量的市场机会。

李振宇则从地质灾害角度分析,普查后隐患调查清楚了,一些危险性比较大的点就要装传感器,实现实时监测。

他认为,随着新基建的推进,将来空天地一体化的立体监测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普查队伍、系统开发商肯定都有不少项目做,传感器的需求也会大幅增加。”

不过也有人认为,大量传感器被布设之后,涉及海量数据传输、处理等方面的要求将会大大提升,云计算、AI等技术也会被融入其中。他预计,这些机会多半会流入阿里、华为等大厂手里。

他认为,“在本次普查中传统厂商会有一些机会,但可能不会特别大。相对来讲,仪器设备厂商或大的云厂商,它们的机会比较多。”
声明:GimCloud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京ICP备08100627号-2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