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服务 土地利用数据服务 土地覆盖数据服务 坡度数据服务 土壤侵蚀数据服务 全国各省市DEM数据服务 耕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草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林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水域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地形、地貌、土壤数据服务 分坡度耕地数据服务 全国大宗农作物种植范围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多种卫星遥感数据反演植被覆盖度数据服务 地表反照率数据服务 比辐射率数据服务 地表温度数据服务 地表蒸腾与蒸散数据服务 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服务 叶面积指数数据服务 净初级生产力数据服务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类型分布数据服务 土壤类型质地养分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增强型植被指数数据服务
多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多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湿润指数数据服务 大于0℃积温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光合有效辐射分量数据服务 显热/潜热信息数据服务 波文比信息数据服务 地表净辐射通量数据服务 光合有效辐射数据服务 温度带分区数据服务 山区小气候因子精细数据服务
全国夜间灯光指数数据服务 全国GDP公里格网数据服务 全国建筑物总面积公里格网数据服务 全国人口密度数据服务 全国县级医院分布数据服务 人口调查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收入统计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矿山面积统计及分布数据服务 载畜量及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数据服务 农田分类面积统计数据服务 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数据服务 医疗资源统计数据服务 教育资源统计数据服务 行政辖区信息数据服务
Landsat 8 高分二号 高分一号 SPOT-6卫星影像 法国Pleiades高分卫星 资源三号卫星 风云3号 中巴资源卫星 NOAA/AVHRR MODIS Landsat TM 环境小卫星 Landsat MSS 天绘一号卫星影像
填挖操作是一个通过添加或移除表面材料来修改地表高程的过程。
填挖方工具用于汇总填挖操作期间面积和体积的变化情况。通过在两个不同时段提取给定位置的表面,该工具可识别表面材料移除、表面材料添加以及表面尚未发生变化的区域。
借助填挖方工具,您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 识别河谷中出现泥沙侵蚀和沉淀物的区域。
· 计算要移除的表面材料的体积和面积,以及为平整一块建筑用地所需填充的面积。
· 识别在泥流研究中经常被表面材料淹没的区域,从而找到地域稳定、适于构建房屋的安全区域。
执行填挖方工具时,默认情况下,将使用专用渲染器来高亮显示执行填挖方操作的位置。输出栅格的属性表用于确定显示方式,并且分别将正体积和负体积视为挖出材料的位置(已移除)和填充材料的位置(已添加)。
接下来,以河流形态为例说明如何追踪河谷中的侵蚀和沉淀物的数量与位置。在本例中,需要从河谷中提取一系列横截面,并定期对其进行测量,以识别出现泥沙侵蚀和沉淀物的区域。
下图显示了表面内一个横截面的侧剖面图,该表面在已将材料从一些区域移除并添加到另一些区域的位置处发生了变化。
第一幅图显示的是处于原始状态的表面:
第二幅图显示的是在一段时间后受到侵蚀和沉淀作用的表面:
第三幅图介绍了填挖方工具如何识别已移除(已挖掘)材料和已获取(已填充)材料的区域:
输出栅格保留了属性表中的几个变更属性。
首先,从右上角开始,为各个边缘相连的填挖区域指定有序值,或者不进行任何更改。
下图演示了不同类型的连通性:
计算每个挖/填区域的体积。对于单个像元,体积公式为:
Vol = (cell_area) * ΔZ
· 其中:
ΔZ = ZBefore - ZAfter
例如,特定像元的初始 z 值为 235,像元大小为 10 米。如果将该位置挖掘 3 米,则体积将为:
Vol = (10m * 10m) * (235m - 232m) = 100m2 * 3m = 300m3
此外,还会计算每个挖/填区域的面积。只需将区域内的像元数量(计数)与栅格像元大小相乘即可求出面积。
以下是输出栅格属性表的一个示例:
ObjectID Value Count Volume Area 0 1 55819 0.000 258107056 1 2 707 -137415060.250 3269168 2 3 65 -114913516.625 300560 3 4 810 1235057106.000 3745440
当体积为正值时,表示已挖出(已移除)材料的区域;当体积为负值时,表示已填充(已添加)材料的区域。